草逼com|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破第一|国产ppp视频在线观看|网友自拍区一区二区三区|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一页

賢豐動態
您當前位置:賢豐控股集團 >> 賢豐動態 >> 業界動態 >> 行業資訊 >> 中國陸域航磁特征及地質構造研究項目成果豐碩

行業資訊

就礦找礦論在老礦山的成功實踐


作者:朱 訓來源:中國礦業報發布時間:2014-01-29

    編者按:原地質礦產部部長、第八屆全國政協秘書長、找礦哲學學科創始人朱訓曾在1982年發表的《論就礦找礦》一文中高瞻遠矚地提出,今后的找礦工作,在貫徹“區域展開,重點突破”的找礦方針過程中,在積極開展新區找礦的同時,要繼續重視老區就礦找礦工作,實行“兩條腿走路”。30多年來,就礦找礦論經受了我國地質找礦工作實踐的檢驗,對當前開展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和危機礦山找礦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最近,這位心系礦業發展、注重理論指導實踐的老人在翻閱兩份關于老礦山就礦找礦的成果報告時,又有了一些感想。在此本報全文刊出,以饗讀者。
  日前,我收到并翻閱了兩本老礦山就礦找礦的成果報告。一本是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管理辦公室于2011年8月編寫出版的《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成果報告》(以下稱《2011年報告》),一本是國土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于2013年5月編寫出版的《老礦山找礦成果報告》(以下稱《2013年報告》)。鑒于兩本報告厚達數百頁,而未及詳細研讀。但在初步閱覽之后認為,這是很好的成果報告。報告中所反映的豐碩找礦成果和一套有效的找礦經驗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促使我談點與就礦找礦論有關的幾個問題的感想。
  一、就礦找礦論是古今中外找礦人的智慧結晶
  32年前,我在江西工作期間,聯系國內外找礦實踐,總結江西自新中國成立后32年的找礦經驗時寫就了《論就礦找礦》一文,并在地質部報刊上發表。
  2013年3月,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委員會聯合組織召開的“再論就礦找礦”座談會上我說過,就礦找礦不是我的發明,是古今中外找礦人的智慧結晶。
  我國古代先賢就曾運用就礦找礦原理進行找礦。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管子·地數篇》中就記載了根據礦物共生組合規律和已知的找礦線索實行就礦找礦的成功經驗。如“上有丹砂,下有黃金”,這里說的丹砂指的是含汞的礦物辰砂,即汞礦。這句話講的是汞礦與金礦共生的事情。這類礦產在貴州就有。又如“上有慈石,下有銅金”,這里說的慈石是磁鐵礦。這句話講的是磁鐵礦與銅礦、金礦共生的事情。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有很多鐵礦與銅礦共生的例子。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方面由于地質人員少,力量有限,加之還沒有引進和廣泛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航空遙感等一系列先進找礦方法,不可能在大面積國土范圍內開展新區找礦;另一方面,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所急需的資源,靠找新礦也是“遠水不解近渴”,所以只能在已知礦山的深部和周邊地區進行探邊摸底式就礦找礦工作。因此,就礦找礦在那時就成為被普遍采用的、甚至可以說是當時最主要的找礦指導方針。據當年江西省地質局統計,1958年~1982年,在成功勘探并提交報告的76個礦區中,有35個是通過對老礦點進行就礦找礦而發現有工業開發價值的礦床和擴大遠景的。幾十年來,全國各地的找礦實踐也證明這個方針是正確的、有效的。
  “就礦找礦”在國外也是被廣泛應用的指導找礦的方針。一些礦業大國的很多大型和特大型礦區,也是通過根據已知找礦線索實行就礦找礦找到礦的。根據原地質礦產部信息中心資料,20世紀70年代國外發現的20個特大型礦床中,有12個是在老礦區周邊實施就礦找礦找到的。如:墨西哥雷福爾油氣田(儲量13億噸),澳大利亞澳北東阿利格特河鈾礦(儲量20.8萬噸),加拿大薩巴斯卡砂巖鈾礦區(儲量大于18萬噸),美國科華達州麥克德萊克汞礦(儲量1.36萬噸),前蘇聯東西伯利亞鉀鹽礦(預測儲量750億噸),愛爾蘭鈉凡鉛鋅礦(儲量100萬噸)。又如阿塞拜疆的巴庫大油田在前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發揮了很大作用,由于一度強化開采,油田后備探明可采資源面臨枯竭,產量日漸減少,經濟效益迅速下降,主要依靠油田收入的巴庫城也因此出現“礦竭城衰”的嚴重局面。前幾年,阿塞拜疆駐華使館人員對我說,通過近一二十年在老油田附近開展就礦找礦工作,又發現與探明了很多的油氣資源,從而使巴庫這一瀕臨衰敗的資源型城市又獲得了新生。
  二、就礦找礦論的科學理論基礎
  就礦找礦之所以成為古今中外找礦人成功指導找礦的一條重要方針,是因為就礦找礦論有其科學的理論依據。
  從成礦地質理論看,礦產的形成是由一定的成礦地質條件決定的。一個具有工業開發價值的礦床的形成,所需的成礦地質條件在空間分布上一般都具有相當的范圍。那么,在具有相同或類似成礦地質條件的空間范圍內就有可能找到新的礦床,就是說類似的礦床有可能成群地分布在同一個成礦區帶之中。例如,在20世紀50至70年代發現和探明的具有世界級規模的江西德興斑巖銅礦田中,最早發現的是處于礦田中部的銅廠銅礦,稍后在銅廠銅礦的東南側類似的地質環境中發現了付家塢銅礦,再后在銅廠銅礦的西北側發現了珠砂紅銅礦。通過銅廠銅礦相繼找到的獨立的付家塢銅礦、珠砂紅銅礦與銅廠銅礦,一道構成了超大型德興銅礦。
  從哲學角度分析,找礦哲學的認識論認為,客觀存在的礦產是可以被認識、被發現的,但認識礦產有一個過程。毛澤東同志曾經精辟地指出:“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對一般事物認識如此,對深埋地下各種觀測手段亦難以觸及其全貌的礦床地質情況及其規模、遠景的正確認識更是如此。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找礦實踐表明,很多礦床,特別是一些大型、特大型礦床,都是反復探索的結果。找礦哲學的方法論中,還有這樣一條原則,即“類比分析法”。德興斑巖銅礦20世紀50年代發現并被初步證實為大型銅礦后,當時因為礦石含銅量不高,選礦技術沒有完全過關,被認為是一個“大呆礦”,而沒有進行詳細勘探和規模開發。到了20世紀70年代,經過一二十年的進一步科學研究,和與國外斑巖銅礦成礦地質條件進行類比分析后,認為德興銅礦與國外一些超大型斑巖銅礦有類似之處,可能是有很大的遠景。于是根據這個類比分析決定組織德興銅礦地質工作會戰,經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的第二次勘探會戰的再實踐、再認識,礦床遠景規模和人們對礦床地質情況的認識均有很大發展,使德興銅礦一躍成為世界級規模的超大型斑巖銅礦。通過對這個銅礦和江西永平、東鄉、城門山、武山等其他銅礦的開發,為江西建成我國目前最大的銅礦基地提供了礦物原料基地。但是,今天我們還不能講對德興銅礦“認識已經完成”、“規模已經到頂”這樣的話。因為還有一些理論和實踐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整個銅礦田仍有進一步擴大遠景的可能。1978年在德興銅礦勘探會戰結束之前,我們施工了一個“摸底”的鉆孔,在孔深1000多米處發現有厚大的銅礦體。由于當年急需這些地質資料與國外企業談判合作,加之那時勘探資金有限,而沒有繼續追蹤勘探那個深部礦體。由此可見,全面正確評價一個礦床往往不是通過一次兩次就能完成,而通常要有一個反復實踐認識,逐步深入,不斷提高的過程。所以說,在老礦區及其附近或在已知成礦區(帶)范圍內開展就礦找礦,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論和找礦哲學認識論的。
  從經濟理論上看,如何以最少的投資,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果,是經濟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依據就礦找礦論實行就礦找礦,就能夠實現多快好省地建設礦區。一個老礦區已建有礦山,采選能力、交通水電等生產生活設施都有一定基礎。因此,當通過就礦找礦擴大了老礦山資源遠景之后,就可以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或可以擴大生產規模。據當年對新中國成立前后即已開采的江西西華山、大吉山等15個老鎢礦的統計,由于在采礦過程中注意了擴大資源遠景的地質工作,到20世紀80年代,保有儲量仍比原探明儲量多20多萬噸,從而大大延長了礦山壽命。又如,大慶油田當年地質勘探報告稱探明石油儲量為25億噸左右,后在開發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探邊摸底”,和利用新技術開發原來不能開發的石油資源,使石油儲量翻了一倍以上,從而保障了多年的高產穩產。此外,在老礦區擴建或延長老礦區服務年限,不僅要比在一個新區建設礦山時間短、收效快、耗費少,社會經濟效益也好,而且有利于穩定礦工就業,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礦業的可持續發展。綜上所述,實行就礦找礦可以說,地質上有據,哲學上有理,經濟上有利。這些年來,在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老礦山的就礦找礦所取得的資源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三、就礦找礦論的實踐路線是有效的
  就礦找礦要取得成功,僅有科學理論依據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套正確的實踐路線。這條實踐路線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有超越前人的創新意識、先進地質理論指導和先進技術方法支持。這幾點在近幾年的危機礦山和老礦山的找礦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就礦找礦論首先強調的是要有敢于突破前人成果的探索精神。根據理論推斷,在一般的老礦山或是探明可采后備資源瀕臨枯竭的危機礦山的深部和周邊地區,都可能存在可以作為礦山接替資源的礦產資源。但這僅是一種推斷,是否確有礦產存在,能否把推斷預測轉化為現實,就要有一種勇于超越前人的創新意識,有一種不畏風險的探索求實精神才行。有了這種精神,才能下決心到老礦山和危機礦山中去“啃骨頭”。正是由于這些年地質戰線的廣大職工具有這種敢闖敢干的精神,所以才能在老礦山找礦實踐中取得成功。
  有了敢闖敢干的精神這很重要,但還不等于不要地質理論的指導。在找礦哲學中,“就礦找礦”與“理論找礦”是互不排斥的。理論找礦可以運用于新區找礦,也可以運用于已知有找礦線索地區的就礦找礦。鑒于在老礦山深部及周邊找礦難度大,所以就礦找礦論特別強調要充分運用先進地質理論的指導。近幾年,老礦山找礦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運用成礦地質理論在對老礦山成礦地質條件正確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老礦山的找礦目標做出科學的預測和指導探礦工程施工進行探索,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來指導找礦。如《2011年報告》稱,由于總結研究創建了“成礦地質作用研究、礦區構造研究、成礦流體標志研究三位一體深部找礦探測方法(理論)體系”,并以此指導找礦,在32個專項中的25個項目深部找到了新的資源,取得了重要突破。
  就礦找礦論還強調發揮綜合運用先進技術方法手段,在老礦山找礦實踐中的支撐作用。這一點在這些年老礦山找礦過程中也做得很好。《2011年報告》在總結老礦山找礦經驗時強調指出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綜合運用多種先進的技術方法手段進行找礦。如通過運用多種先進的地球物理探礦方法,構造地球化學疊加暈等技術方法和深部鉆探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一系列先進技術方法,在老礦山找礦過程中探邊探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四、老礦山找礦豐碩成果為就礦找礦論提供了新的實證
  近幾年來,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規劃綱要(2004年~2010年)》的要求與安排,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全國地質勘查戰線廣大職工,在老礦山開展了旨在尋找新的接替資源的礦產勘查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2011年報告》稱,在230多個專項安排的危機礦山勘查項目中,就礦找礦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對這些礦山的資源家底有了新的認識,而且新增探明儲量的礦產有22種,新增探明儲量的礦山有218個。其中探明資源達到大型礦床規模的有48座,達到中等礦床規模的有76座,達到小型礦床規模的有94座。
  據《2013年報告》稱,在2012年度安排的68個老礦山勘查項目中,也有38個礦山新增了探明資源,找到了新的礦體有13種礦產。由于在危機礦山實行就礦找礦取得的可喜的結果,使一大批危機礦山獲得了新生,從而帶來了十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由于新探明了大量的后備可采資源,使礦山服務年限得以延長。據《2011年報告》稱,這218座礦山的服務年限,平均可以延長17年。由于服務年限延長,又可以使礦山職工穩定直接就業達60多萬人。這必將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礦工生活和社會穩定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
  最后,要強調一點,老礦山的找礦實踐證明,就礦找礦論是行之有效的一條重要指導方針,今后仍不失為是與“新區找礦”并行不悖的、在礦產勘查工作空間布局中的一條重要的指導方針。正如《2011年報告》在總結老礦山找礦經驗時所說:“找礦理論獲得突破,攻深找盲,探邊摸底,就礦找礦理論框架得以確認。”□